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河西走廊一次区域性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诊断
程 鹏, 李光林, 刘 抗, 张培燕, 杨晓军, 宋秀玲
J4    2009, 27 (3): 245-249.  
摘要1746)      PDF(pc) (2304KB)(3110)    收藏

应用常规和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9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后大风引发的沙尘暴;沙尘暴发生在强气压梯度区;地面气象要素对冷锋过境及沙尘暴爆发有强烈反应,可以在沙尘暴预报中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沙尘暴爆发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和螺旋度对沙尘暴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冰雹统计特征及对特殊雹云单体的讨论
刘治国, 王鹏祥, 杨建才, 闫红霞, 毛玉琴, 程 鹏
J4    2007, 25 (3): 10-16.  
摘要1992)      PDF(pc) (495KB)(2168)    收藏

以3D - 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 iquidWater Content,简称:V IL)的理论模式计算单体的V IL,用V IL与单体顶高度之比计算单体的V IL密度(Vertically Integrated L iquidWater ContentDensity,简称:V ILD) ,采用统计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冰雹的日变化和大小分布特征以及地面最大冰雹直径(简称: Rmax)与单体在降雹过程中的最大V IL (简称:V ILmax)和最大V ILD (简称:V ILDmax)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1)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降雹主要以中冰雹为主(直径在5~20 mm之间) ,其次是小冰雹(直径< 5 mm,现称为霰) ,出现大冰雹(直径≥20 mm)的概率很小; (2)从冰雹的日变化特征看,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降雹主要出现在下午到傍晚,期间存在2个降雹高峰时段。第一个主要集中在13:
00~18: 00,其中以15: 00~16: 00出现的概率最高,另一个主要集中在20: 00~21: 00,日内其余时间降雹概率很小,此结论与陈乾[ 1 ]等研究区域性冰雹发现的午后傍晚双峰型特征基本吻合,但在出现时段上稍有偏早; (3)V ILmax和V ILDmax从总体趋势上看与Rmax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V ILDmax比V ILmax与Rmax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相同大小的冰雹所对应的雹云单体的V ILDmax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不大, 一般维持在0. 1 g·m- 3以内; (4)雷达观测静锥区和单体强回波区倾斜或悬垂回波等是影响V ILmax和V ILDmax与Rmax之间出现负相关的2个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一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张新荣, 王锡稳, 程 鹏, 宋秀玲
J4    2004, 22 (4): 64-69.  
摘要896)      PDF(pc) (132KB)(1467)    收藏

对2004年5月14~15日西北地区东部出现的春季以来第一场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从其产生的大气环流、前期气候背景、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出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从中、短期时段内准确预报出此类冰雹过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